河南开封新闻网

郭树清: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

(原标题:郭树清: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与五家大型金融机构董事长一同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应市场关心的房地产、影子银行、银行股价、农信社改革等热点问题。

住房租赁时代很快到来

房地产金融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郭树清在会上表示,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去年房价下降,房地产的泡沫化、货币化的问题发生了根本性扭转,楼市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但是住房还是需要的,特别是租赁住房,装修也还是需要的,做这方面的金融服务很有意义。

“20年前个人申请住房贷款很不方便,我有切身体会,当时我担任外汇局局长,申请建设银行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到发放用了半年时间。但是后来房地产金融服务改进得非常快,现在房贷发得很多,在大型银行贷款的占比很高。我们反复提醒他们要注意风险,因为很多人买房贷款是为了投资、投机,将来万一房价下跌,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就是一个巨大的金融危机。”郭树清称。

郭树清认为,现在房地产的价格做些调整,需求方面结构产生一些变化,对金融业来说是好事,但不希望调整得太剧烈,还是得平稳地转换。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也认为,随着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住房自有率逐步提高,但仍有个深层次问题,就是租购比很不平衡,目前租购比基本是1:700。今后房价再怎么降也很难真正解决工薪阶层住房问题,特别是满足普通老百姓、没有积蓄的、进城务工、新市民这些阶层的住房需求,未来需要靠租赁住房来解决。一旦租购比能够达到四六开,房地产市场就会非常稳定,可能就不会忧虑房地产问题了。

田国立还表示,从理财角度讲,租房也可以,现在大家不会总想着买了房以后能升值,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便升值,套现也非常难。相反,欧洲在这方面有一些很好的模式,要理财的话有很多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变现快,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都比较好。

“房地产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资产买卖,中国随着房地产市场成熟化,住房依靠租赁的时代肯定会很快到来。”田国立称。

加大对新市民金融服务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郭树清坦言,当前由于国内外疫情还不稳定,加之一些其他方面环境的变化,经济需求表现不是太强,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增长都比较缓慢,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

这不是说简单地采取“大水漫灌”的办法,扩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度,财政也会发挥作用,增加结构性调整的具体措施。从银行业和保险业角度来说,希望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扩大投资。

具体来说,首先是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当前处于困难状态的中小微企业,其次是支持乡村振兴。

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2021年,工商银行各项贷款增量创下新高,并且重点投向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新发放制造业贷款、普惠贷款的平均利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又有下降,2020年本身的降幅较大,2021年又有进一步的下降,有效帮助了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

数据显示,小微金融服务量增价降,近四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过了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

郭树清还透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期将发文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所谓“新市民”,就是在城镇已经居住的,但是还没有户口的;或者是刚刚拿到户口不足两年、三年的。这个人口数量大概有3亿多,他们都面临着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其实也是广义的“三农”服务的一部分。

拆解高风险

影子银行成效显著

郭树清表示,对照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到2019年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八个方面的风险明显收敛。

具体来看,2021年,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宏观杠杆率下降大约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内的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再次回到了个位数。五年时间内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最近两年处置6万多亿元。

影子银行方面,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过去两年就压减了11.5万亿元。

“影子银行一度是我们严重的金融风险隐患,特别是在2016年的时候达到最高峰。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在过去五年一共减少了25万亿,现在还有29万亿左右。”郭树清称。

所谓高风险影子银行,实质是贷款性的产品,也有其他的通道业务的理财、信托等层层嵌套的金融产品,但没有按信贷来严格管理。郭树清称,“总的来说,这些风险是完全可控的。未来将由高到低,逐步化解相关风险。”

影子银行风险也包括P2P网贷机构。郭树清透露,高峰时期P2P每年累计交易规模达到两三万亿元,目前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未兑付的借贷余额压降到了4900亿元。

尽管拆解影子银行风险成效显著,但郭树清强调,监管部门不能有任何松懈,因为随着科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还有很多冒名的“新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出现,具有很大欺骗性,甚至具有欺诈性,风险是很大的,社会各界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114155.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